资讯动态  \   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促进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

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促进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

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促进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县城是城镇化的关键一环,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县城如何建设?《措施》明确理念: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就是以能否让人生活更美好为评判标准来进行城镇化建设,简单说就是人过得好不好、住得舒不舒服。”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罗勇表示。

    这张“施工图”围绕“以人为核心”的理念,通过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等,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各县因地制宜重点发展

    1—2个特色产业集群

    “以人为核心”首先要回答:如何吸引人?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县域经济要发达。经济发展能有效带动人口聚集,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产业,这是内生动力。

    《措施》首先强调要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按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各县因地制宜重点发展1-2个特色产业集群。

    在县域产业集群的构建中,广东正大力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措施》继续明确,推进重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向环珠三角和沿海经济带县域布局,北部生态发展区则实现县域产业绿色化发展。

    “产业转移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转移相关产业链环节,转入地也要完善投资环境,并根据功能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曾专门提醒。

    资源禀赋决定产业选择。在广东,不少欠发达的县域位于农产品主产区,对此《措施》便提出,这些县城要巩固粮食安全生产基础,同时要推动发展二、三产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此外,提升产业平台功能也对产业集群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措施》强调县域内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及返乡创业园等平台要整合升级,鼓励资源环境承载力弱的县联合共建产业园区。

    消费和商贸物流则是县城“烟火气”的来源,也是带旺人气的关键。此次《措施》提出,推进县城商业步行街、地方特色街区升级改造,发展新型文旅商业消费集聚区;并强调完善配套物流,推动县城公共仓配中心和冷链配套设施建设,发展县域物流共同配送、集中配送。

    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

    鼓励交通场站枢纽等区域

    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县城要留住人口,也需要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

    “补齐长期以来制约县域镇村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是推进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一个关键。”省科学院广州地理所原所长张虹鸥表示。

    市政设施体系首先需要完善,这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硬件设施,也是对县城的第一印象。

    《措施》针对交通,提出推动设置连续的非机动车道,健全配套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等交通安全设施,鼓励交通场站枢纽和公路立交等区域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针对居住条件方面,《措施》提出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完善老旧小区及周边水、电、路、气、信等配套设施,同时全面推进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有序推进老旧破损供水管网更新改造。

    记者还注意到,针对广东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多发情况,《措施》也强调提升县城防灾减灾能力,要在县城构建一体化全覆盖的灾害风险智能监测感知网络。

    良好的人居环境也为县城舒适度加分。

    这需要从整个生态空间进行设计,包括水环境、空气质量、垃圾处理等。《措施》就提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优化县城绿地布局,加强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修复,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等。

    与此同时,基础公共服务作为核心配套软件设施,也是留住人的关键。

    首先是医疗。《措施》强调要完善县城医疗卫生体系,推进县级医院(含中医院)提标改造,重点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县域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

    其次是教育。随着人口增多,县城要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措施》提出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以学位紧缺地区为重点,新增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公办优质学位。

    另外还有社会服务保障能力,这是一个县城的温暖所在。记者注意到,《措施》主要从“一老一小”设计,提出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高护理型床位设置比例;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幼儿。

    提高县城辐射带动能力▶▷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

    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县城起着促镇带村作用,随着城镇化建设深入,各类资源集聚县城后,如何让县域范围的更多人享受到,成为另一个问题。

    对此,《措施》也给出答案:辐射带动。即通过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促进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

    一方面,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比如《措施》提出,在有条件的县推动市政供水供气管网向城郊乡村及规模较大镇延伸,县城公交或班车服务向邻近镇村延伸,并以需求为导向逐步推动5G网络和千兆光网向乡村延伸。

    另一方面,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推动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一体化运作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寄宿制学校,并拓展乡镇敬老院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提升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居家健康养老服务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提出:“广东要着力提高农民市民化程度,让进城农民真正在就业地、工作地实现市民化,实现平等分享公共服务。”

    目前《措施》的多项内容也正向农业转移人口倾斜。其中,强调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其中重点明确,全面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同时,记者还注意到,《措施》提出将建立健全省级及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重点支持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多的县城。对此,张虹鸥表示:“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的县城城镇化体制机制,也有助于破解关键要素支撑不足的问题。”

相关新闻

  •     广东省家政服务条例解读2023年3月30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东省家政服务条例》。条例共25条,就适用范围、政府及有关部门职责、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家政服务码,以及家政服务机构、家政服务人员、家政服务消费者权利义务等内容作了规定。条例将于2023年7月
  •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服贸大会乘风而来“十四五”时期,持续推进服务贸易改革、开放和创新,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创新能
  •     把优质普惠公共服务送到“家门口”居家养老的老人吃饭、洗澡、拿药,谁能来帮忙?父母白天都要上班,家中孩子谁来管?需要家政等便民服务,上哪找物美价廉可信赖的?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类似的困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广东省家政服务公共平台
地址:中国广州天河路351号广东外经贸大厦
客服:17302070026
版权所有:广东省商务厅
技术支持: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
粤ICP备1502001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