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一老一小”,守护“朝夕安好”
国务院日前印发通知,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以下简称“‘一老一小’扣除”)。
根据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也就是说,每个孩子从出生到完成学历教育,其父母每月可以在税前扣除2000元,每年2.4万元,这些扣除可以由父母双方分别享受,也可以由其中一方享受。政策再度加码,通过有针对性地减轻“上有老、下有小”纳税人群体税负,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对老百姓而言,是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人口高质量发展理念,人是发展的目标。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事关国家兴衰和民众福祉,是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同时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当前,人口增速放缓则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正如,生育率降低、高龄化加速,人口规模、质量下降等因素,都会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老龄化赡养压力激增,削弱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加重经济社会的负担。对此,促进人口长期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用心用情“服务一老、守护一小”,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可谓正当其时、众望所归。
“一老一小”是一个家庭需要守护的两端,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牵动着亿万家庭,是民之关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2023年—2026年,正好是1958年—1961年出生人口到达65岁的时间点,但这四年出生人口经历的时代背景是三年半的自然灾害时期(1958—1961),其出生人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点,将导致2023—2026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年净增长人数远低于其它年份,这对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阶段而言,是未来30年不可多见、十分难得的重要“老龄政策优化窗口期”。
全力以赴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人民活得好、活得更幸福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33个城市入选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全国429个城市已经完成“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编制工作、今年将创建10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近年来,我国直面“一老一小”这一最现实、最紧迫、最突出的民生问题,持续以此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围绕保基本、促普惠、市场化推进“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服务有效供给,提升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擘画出事关“一老一小”越来越好的保障新蓝图,构筑起了养育服务体系“四梁八柱”。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呵护好“一老一小”,是一件既贴近个人生活又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亟需社会服务为养老和托育提供更多配套支持。为此,从“一老一小”两端同时着手发力,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注重“一老一小”政策的协同性、平衡性、普适性、精准性,加强政策的顶层设计,一方面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智慧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医疗、服务、养老等融为一体的居家养老智慧网络平台服务体系,为人人都能“养得起老”“养得好老”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大力完善婴幼儿托育体系,制定托育教师准入标准和资格审核制度,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投资托育服务事业。唯有在积极有效推进“一老一小”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并将其作为人口均衡优化治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更好实现以实打实的暖心举措为民服务,以好政策托举起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让“一老一小”朝夕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