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   拓展群众“家门口的幸福”(人民时评)

拓展群众“家门口的幸福”(人民时评)

拓展群众“家门口的幸福”(人民时评)
  既通过增加数量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也注重提升质量满足“好不好”的关切
  早晨起来,在小区门口的社区早餐店点一份热气腾腾的早点;中午饭前,到社区便民菜店挑选几样新鲜的食材,做一顿丰盛的午餐;晚上闲暇,来社区便民中心领取代收的网购快递,修理坏了的衣服拉链……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发现,家门口的社区商业更完善、生活更方便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给群众带来了满满“家门口的幸福”。
  在城市消费和生活的版图中,如果说大型购物中心是“主动脉”,那么以周边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像是“毛细血管”,作用不可小视。建设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的重要举措,对于惠民生、扩内需、促消费,以及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出台指导意见和建设指南、确定三批共150个地区开展试点、制定《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2021年以来,商务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前两批80个试点地区累计建设便民生活圈2057个,涉及商业网点45万个,带动社会投资440多亿元,带动就业300多万人,直接服务社区居民4200多万人。越来越多社区的服务更全面了、质量也更让人放心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给试点区域的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红利。
  同时也要看到,从全国范围看,一些城市社区还存在商业网点布局不科学、设施老化、业态传统、服务单一、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居民生活不便利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比如,一些新小区商业配套招商还不齐全,生活不够便利;一些老旧社区,商业设施简陋、业态传统,由于历史原因,改造提升的空间有限;还有一些社区,老年人较多,但相应的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服务还不完善。建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必须瞄准消费需求,既通过增加数量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也注重提升质量满足“好不好”的关切。
  从实践来看,一些地区在更好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上,积累了不少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方面的经验。北京将便民生活圈纳入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科学布局生活圈数量,建立动态地图、精准补建网点。上海徐汇区大力建设集养老、医疗、文体等为一体的“生活盒子”,除了常规的社区食堂、医疗卫生、文体活动等,不少“生活盒子”还因地制宜提供特色服务。这些探索启示我们,建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既需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缺什么、补什么,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精准化水平,也需要千方百计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解决好如何补的问题。如此,才能更有效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服务供给水平。
  更好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还要继续向创新要动力。比如,鼓励场景和模式创新,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赋能实体门店,拓展服务半径。再如,鼓励健身房、保健理疗店等进社区,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文化休闲圈、快递服务圈等“圈圈相融”。
  以精准满足需求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提升社区生活消费的便利化、品质化水平为目标,相信在未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将在改善服务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关新闻

  •     广东省家政服务条例解读2023年3月30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东省家政服务条例》。条例共25条,就适用范围、政府及有关部门职责、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家政服务码,以及家政服务机构、家政服务人员、家政服务消费者权利义务等内容作了规定。条例将于2023年7月
  •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服贸大会乘风而来“十四五”时期,持续推进服务贸易改革、开放和创新,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创新能
  •     把优质普惠公共服务送到“家门口”居家养老的老人吃饭、洗澡、拿药,谁能来帮忙?父母白天都要上班,家中孩子谁来管?需要家政等便民服务,上哪找物美价廉可信赖的?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类似的困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广东省家政服务公共平台
地址:中国广州天河路351号广东外经贸大厦
客服:17302070026
版权所有:广东省商务厅
技术支持: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
粤ICP备1502001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