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   积极培育养老新业态(新知新觉)

积极培育养老新业态(新知新觉)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繁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积极培育养老新业态。

        拓展养老应用场景。只有让养老产品和服务与养老应用场景有效契合,养老新业态的发展才可持续。与养老相关的应用场景类型广泛,包括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医疗救助、情感互动、社会交往等诸多方面。着眼于这些应用场景的具体特点,将适老产品与服务有机融入其中,拓展养老应用新场景,有利于形成对老年人更加友好、更加便捷的生活场域。这需要加强对养老业态的总体规划,通过政策引导、产业配套和市场化机制,形成与老年群体生活场景相契合的养老业态结构,提升养老资源运用的有效性;聚焦日常生活、紧急救援、卧床护理、慢病用药等场景,满足不同类型老年群体生活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自主性、能动性,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养老场景的建构,共创美好生活。

        促进养老资源整合。养老新业态的发展,离不开养老资源的汇聚和养老产业链的整合。不断激发养老服务市场各要素的潜能,实现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高效耦合,有利于促进养老业态转型升级。要积极引导资本要素流向养老新业态,促进传统养老产业与金融业态高质量融合,开发符合老年群体特点、促进资本有效流通、金融风险可控的养老金融产品,拓宽养老产业发展的资本渠道;打造有机融合的养老服务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医疗健康、体育、餐饮等产业有机融合,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产品和服务。

        推动智慧养老发展。科技创新能够为养老新业态蓬勃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养老产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养老服务网络化、智能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要更加注重养老智能技术的开发利用,既在养老服务的“前端”下功夫,开发出更加符合老年群体使用习惯、更具适老化特点的智能产品;又在养老保障的“后端”做文章,不断优化与养老服务相关的网络互连、数据采集、云端计算、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实现全链条的养老服务智能化。此外,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用心服务的有机结合,既重视技术运用,又加强人文关怀。

       防范养老产业风险。在积极培育养老新业态的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其市场风险、金融风险乃至社会风险,保护好老年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好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坚持底线思维,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设计定方向、补漏洞、划红线,形成公共部门、行业协会及广大消费者广泛参与的监管共同体。建构产业发展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符合当前养老市场特点的风险评估与预警平台。持续完善养老新业态发展的风险共担机制,一方面,厘清产业发展中各类主体的权责边界,努力实现风险、责任、收益相匹配;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养老市场主体分担风险、对冲风险,保障养老产业安全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

相关新闻

  •     中新网广州6月2日电(蔡敏婕李国全)广州市民政局2日称,广州全面推广“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将按1:1比例整数生成“时间积分”,“时间积分”可按照志愿者本人意愿进行服务或物品兑换、赠予直系亲属或向平台捐赠。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
  •     保健养生有猫腻,运动健身添活力;飞来大奖君莫喜,反复套钱洞无底;千里情缘一线牵,虚情假意来套钱;古董字画多探究,骗取钱财是目的;以房养老是骗局,不可盲目抵房产;来电代缴社保费,切勿转账不轻信;转出钱财要冷静,打个电话问亲友;天上不会掉馅饼,受骗一定先报警。
  •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养老机构服务人才短缺。以“理性人”视角,从老年人本身、政府、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工作性质以及求职人等方面,对养老机构服务人才缺口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升养老机构运营能力、提高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力、优化政府职能、完善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薪酬体系、提高养老服务人员从业地位、加大养老服
广东省家政服务公共平台
地址:中国广州天河路351号广东外经贸大厦
客服:17302070026
版权所有:广东省商务厅
技术支持: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
粤ICP备15020010号-6